班輪三強報團取暖
2013-10-22 16:48:04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6月中旬,全球集裝箱運輸行業前三大班輪公司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及達飛輪船對外宣布,將于明年組建為期10年的運營聯盟P3網絡。三家公司將于明年三季度開始,投入255艘船舶(包括馬士基航運新建的3E級18000TEU型船),合計260萬TEU的運力合作運營東西主干航線(遠東-歐地、遠東-北美、歐地-北美)。三家班輪公司在P3網絡中的份額分別為42%、34%和24%,擁有標準箱分別為110萬、90萬、60萬,共260萬TEU。
抱團取暖
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和達飛輪船在當前的市場中,除了合作以外也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三大巨頭之所以聚集在一起成立P3網絡主要原因也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從而更好地度過漫長的市場疲軟期。從目前市場對P3網絡的分析來看,該聯盟的成立可以達到以下效果:首先,通過統一的操作平臺,在維持原來運力投入的同時,能更靈活地調配運力,穩定航線,減少航線重疊,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作業效率,并能為客戶提供更多的產品選擇;其次,可使用大型船舶以及推廣超低經濟航速,降低單箱成本、減少碳排放量;第三,利用聯盟在行業內巨大的規模經濟優勢,加強與港口、鐵路等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并保證聯盟內企業能夠比其他公司更好地度過漫長的消耗戰;第四,維持市場運價穩定,P3網絡巨大的體量,使得任何一家其他班輪公司都無法對其發動價格戰;最后,避免三家班輪公司間的惡性競爭。
當然除以上原因之外,三家班輪公司也各有其對未來發展的考量。達飛輪船可能希望借此機會,趕上世界前兩位班輪公司的發展步伐,并更快擺脫高額債務;馬士基航運可能希望既發揮18000TEU型船的規模優勢,又保持甚至提高其在航線密度、港口覆蓋度上的優勢;地中海航運則可能希望增強船期穩定性,提高產品品質。
三強家底
就P3網絡成員目前的航線設置情況看,馬士基航運共經營東西向周班航線25組。其中,11組獨立經營;6組與達飛輪船合作經營;1組與地中海航運合作經營;7組與其他船公司合作。在25組周班航線中,跨大西洋有4組;跨太平洋11組;亞歐航線10組。地中海航運共經營東西向周班航線17組。其中,11組為獨立經營;2組與達飛輪船合作;1組與馬士基航運合作;3組與其他公司合作。從2012年3月開始,達飛輪船與地中海航運簽訂協議,在部分航線進行船舶、艙位互換,包括4組北歐至遠東的周班。達飛輪船、馬士基航運和地中海航運的跨太平洋合作從2008年4月開始,設計4組周班航線。達飛輪船共經營東西向周班航線26組。其中,2組為獨立經營;6組與馬士基航運合作經營;2組與地中海航運合作經營;16組與其他船公司合作。在26組周班航線中,跨大西洋有6組;跨太平洋8組;亞歐航線12組。
P3網絡將在三家班輪公司現有運力的基礎上組建,所有船舶仍將由三家公司分別擁有或租賃。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三家公司將把各自擁有及控制的所有10000TEU以上型船都投入到P3網絡中,并且按照目前航線發展趨勢,P3網絡經營的航線所適用的船舶都將超過5000TEU。目前P3網絡總共有102艘1萬TEU以上型船,占市場份額的56%,未來兩年還將有31艘新的1萬TEU型船交付使用(不包括傳聞中地中海航運擬租賃中國交通銀行、HKAM委托韓國大宇建造的6艘18000TEU型船),1萬TEU以上型船的訂單數量占市場總量的47%。P3網絡中大型船舶的艙位及單箱成本優勢將不斷蠶食其他班輪公司的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單從造價上來看,馬士基航運2011年訂造的18000TEU型船接近1.75億美元的成本,與當前市場上同類型船舶1.4億美元左右的造價相比已經不具備優勢。為此,P3網絡未來船舶大型化道路的選擇也值得市場拭目以待。截至7月1日,達飛輪船、馬士基航運和地中海航運在36條東西行航線中共運營313艘船舶,平均載箱量9000TEU,總運力超280萬TEU(高于P3網絡成立后宣稱的260萬TEU運力),年集裝箱吞吐量1680萬TEU。其中大部分航線都由各公司單獨經營,其余部分為合作航線(見表2)。G6聯盟自2012年建立運營,目前在5條不同的東西向航線上提供34組周班服務,總運力185萬TEU,年集裝箱吞吐量約為1260萬TEU(見表3)。綠色聯盟于2001年9月9日宣布成立。目前可以為客戶提供5條不同東西向航線的26組周班服務,總運力為137萬TEU,年集裝箱吞吐量約為920萬TEU。
在與另外兩個聯盟在航線方面的比較中,顯示出達飛輪船、馬士基航運、地中海航運的經營組合在跨大西洋以及歐洲至遠東的航線居主導地位,而在遠東至北美的航線則差強人意。
市場布局
航線
按照目前的市場信息來看,P3網絡將投入255艘船舶,合計260萬TEU的運力來經營29組周班航線。其中,遠東-歐地航線:遠東-歐洲8組,遠東-地中海5組;遠東-北美航線:遠東-美西6組,遠東-美東4組(其中1組過巴拿馬運河、3組過蘇伊士運河);歐地-北美航線:歐洲-北美4組,地中海-北美2組。
統一操作平臺
根據目前的信息來看,在銷售、市場及客戶服務等日常業務方面,三家班輪公司將獨立運作。但是為了給客戶提供協調一致的服務,三家公司將成立一個獨立的聯合船舶管理中心(管理中心)來進行船舶操作,調配東西向航線的運力配置,船舶不論是自有的還是租來的都由管理中心統籌運營。管理中心可以決定哪條航線由哪艘船哪個合伙人來經營,經營人無權決定。合伙人根據運力的份額來分配艙位。如果一家公司攬的貨物超出自己的艙位配額,可能需要購買其他公司富裕的艙位。管理中心的地點可能設置在新加坡和倫敦。
此外,據稱三家班輪公司之間將建立船舶投資方面的協商機制。管理中心可能有權根據航線設計及發展的需要決定未來船舶建造的方案。